歷經戰爭年代的機械舊館
歷經戰爭年代的機械舊館(首次發表於2009.8)
半個世紀前的機械館與她的倒影(攝於1961年以前)
*************************************** *
在今日校園中,有校史館、文學院等已列入古蹟保存的古典建築,也有總圖書館、綜合體育館、凝態中心大樓等現代化建築。新舊館交融,唯獨學生活動中心後側的一棟老舊二層灰樓機械舊館,後時堅固的四壁,灰色外牆,門窗狹小,從外表看去,猶如一座海防碉堡。孤立其間,顯得有些不協調。台大人為趕課而匆忙經過這裡,或悠閒地漫步其間,人來人往,但是很少人駐足片刻去思考為何有這樣一棟古怪的建築,孤立在校園?
台大前身台北帝大,創立於1928年,當時僅設文政、理農兩個學部。直到1941年5月始有工學部設立。是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炸毀美國海軍基地,引爆二次世界大戰。新設立的工學部需興建教學館舍,但由於財力不繼,同時也為了戰時防空,免於為盟軍轟炸目標,乃選在當時校區外的郊野,建起了兩棟不顯眼的二層樓房,外表再塗以灰色,前棟是機械館,後棟為土木館。土木館早已拆除改建為志鴻館;後棟保留至今,於機械學系及研究所遷入新建工學院大樓後,成為「機械舊館」。
回顧1944年5月31日,在美國軍機B29空襲台北的大轟炸中,舊總圖(今校史館)東側落彈6枚,彈片波及到文學院大樓的中央陽台。次年3月29日,一號館再遭襲擊,外牆鄰近的大王椰子樹幹上留下纍纍彈痕。樸實無華孤立在郊野田間的機械館,在歷次空襲台北大轟炸中,都能倖免波及,直到1945年8月,大戰結束,台灣光復。
機械舊館始建於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經歷了戰爭年代滄桑歲月,曾在戰火陰影下走過,見證了二次世界大戰歷程,於今六十八載,跨越兩個世紀。值得留為後人憑弔,發思古之幽情。
機械舊館屋頂已經翻修,外壁也新加塗裝粉刷。唯灰牆外貌依舊。中央進門左側牆壁上,尚保留著後來設置的防空標示牌,牌上標示著:
掩蔽建築物:機械系館大樓全部底樓
編號:空襲避難區E-2
說明:利用三層以上或堅固之二層建築物底層避難,戰時將用沙包堵塞門窗。
[機械舊館與工學院綜合大樓]
[志鴻館(左)與機械舊館(右)]
[機械舊館館內一隅]
[機械舊館一側外牆]
……………………………………………… .
原文刊載於:《臺大退休人員聯誼會會務通訊》第46期2009.6.
【文】路統信/森林系校友、台大農學院退休。
【校史館/張安明/首次發表於2009.8】

半個世紀前的機械館與她的倒影(攝於1961年以前)
*************************************** *
在今日校園中,有校史館、文學院等已列入古蹟保存的古典建築,也有總圖書館、綜合體育館、凝態中心大樓等現代化建築。新舊館交融,唯獨學生活動中心後側的一棟老舊二層灰樓機械舊館,後時堅固的四壁,灰色外牆,門窗狹小,從外表看去,猶如一座海防碉堡。孤立其間,顯得有些不協調。台大人為趕課而匆忙經過這裡,或悠閒地漫步其間,人來人往,但是很少人駐足片刻去思考為何有這樣一棟古怪的建築,孤立在校園?

台大前身台北帝大,創立於1928年,當時僅設文政、理農兩個學部。直到1941年5月始有工學部設立。是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炸毀美國海軍基地,引爆二次世界大戰。新設立的工學部需興建教學館舍,但由於財力不繼,同時也為了戰時防空,免於為盟軍轟炸目標,乃選在當時校區外的郊野,建起了兩棟不顯眼的二層樓房,外表再塗以灰色,前棟是機械館,後棟為土木館。土木館早已拆除改建為志鴻館;後棟保留至今,於機械學系及研究所遷入新建工學院大樓後,成為「機械舊館」。

回顧1944年5月31日,在美國軍機B29空襲台北的大轟炸中,舊總圖(今校史館)東側落彈6枚,彈片波及到文學院大樓的中央陽台。次年3月29日,一號館再遭襲擊,外牆鄰近的大王椰子樹幹上留下纍纍彈痕。樸實無華孤立在郊野田間的機械館,在歷次空襲台北大轟炸中,都能倖免波及,直到1945年8月,大戰結束,台灣光復。

機械舊館始建於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經歷了戰爭年代滄桑歲月,曾在戰火陰影下走過,見證了二次世界大戰歷程,於今六十八載,跨越兩個世紀。值得留為後人憑弔,發思古之幽情。
機械舊館屋頂已經翻修,外壁也新加塗裝粉刷。唯灰牆外貌依舊。中央進門左側牆壁上,尚保留著後來設置的防空標示牌,牌上標示著:

掩蔽建築物:機械系館大樓全部底樓
編號:空襲避難區E-2
說明:利用三層以上或堅固之二層建築物底層避難,戰時將用沙包堵塞門窗。

[機械舊館與工學院綜合大樓]

[志鴻館(左)與機械舊館(右)]

[機械舊館館內一隅]

[機械舊館一側外牆]
……………………………………………… .
原文刊載於:《臺大退休人員聯誼會會務通訊》第46期2009.6.
【文】路統信/森林系校友、台大農學院退休。
【校史館/張安明/首次發表於2009.8】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