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館大提琴的作者

校史館大提琴的作者(首次發表於2008.8)



台大校史館的《校園生活》單元展示著一把大提琴。圖說:

國內自製最早的大提琴之一。約民國47至48年間,高坂知武教授鼓勵台灣天才小提琴製家陳新興嘗試製作大提琴。這把高坂教授使用過的大提琴是臺灣最早的自製品之一。

**************************************** *

圖說文字出自微生物學科教授陳振陽的指導,陳教授於學生時代是台大管樂隊早期重要成員之一。近日陳教授整理高坂教授(農機系退休教授)的資料,發現一篇刊載於《音樂之友(月刊)》第5期(約1958年)由鄧昌國先生撰文的「青年絃樂器製造家----陳新興」,文中帶過一句這把在校史館的大提琴,更清楚指明這把琴的作者在台灣音樂史有何特殊之處,現在轉載如下:

樂器中,以絃樂「提琴家族」最難置作,直到最近科學發達到原子時代,機器製造的提琴或大提琴,終不能與手工製作的媲美,琴身、琴頭、f孔、黑線邊,處處要精要美,所以在製作本身的技巧上說,已經是一種藝術了。

在高坂知武先生家,無意間發現了一把提琴,製作的精美,手工的巧妙,真使人驚奇,打聽以後更使我感嘆不已,原來是本省陳新興君作的,他以簡陋的器材,照著一個外國的琴抄作的,聲音不錯,幾天以後他親自帶來一把提琴叫我試用批評,我曾照國外帶來的提琴製造書中給他指點一二,但是這種活的經驗與技巧,書本上有時是不能說的很清楚的。陳君現已作成的提琴有數十把之多,大提琴有幾把,同時應中華絃樂團及其他單位之邀訂,正在製造四個低音大提琴。在樂器被認為『奢侈品』進口的今日,我們確實需要這樣的樂器製造家,像陳君這樣誠懇有為的青年,國家應如何保護栽培他呢!美國名指揮強生博士看了陳君的作品驚訝臺灣有這樣的人才,正設法為陳君籌劃赴美研究六個月樂器製作,然後回國教授其他學生製造法,希望這個計畫能實現,那麼我們可以指望國產的樂器大量出現。樂器的價格低廉及購買方便,實在對推行音樂教育有莫大的影響。

【校史館/張安明/首次發表於2008.8】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十三溝面磚的迷思

繽紛多采學位袍看畢業典禮

臺大怪客1.短褲走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