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椰林道上的瑠公圳遺跡?
小椰林道上的瑠公圳遺跡?(首次發表於2007.6)
*********************************************** *
<畢業50載的土木系校友參觀校史館>
2006年春天,正興高采烈地為畢業五十年土木系校友導覽校史館,站在『校總區地貌』展區前,談到校園的瑠公圳,跟學長們聊天,說著自己的經驗::
「記得民國74年暑假,臺大校園淹大水,我們一群學妹穿越綜合教室與機械館旁的瑠公圳,水已經淹過低矮的護欄,很擔心沒走好,會踩空跌進瑠公圳。後來學校把瑠公圳加蓋,再也不擔心發生淹水時跌進水道的危險,當時還認為是件『德政』,也是進步的象徵。但是時至今日,在『古蹟復舊』觀念的倡議下,我們反而很期待校園內的瑠公圳能有重見天日的一天……」
隨著自己的暢所欲言,頭髮花白的學長們頻頻點頭認同,突然傳來服務老系友的土木系青壯派教授陳振川的嗆聲:
「張小姐,妳講的可能是排水溝,而不是瑠公圳。這要再查查看。」
天哪!原來我們一廂情願地把20多年前嚇到我們的水溝,毫不懷疑地認定是夢幻中的瑠公圳道。
<您認為A,B,C,D,哪一道是瑠公圳灌溉渠道呢?>
於是某日帶著相機親自到椰林小道走走,想找出記憶中的椰林小道旁的『水道』。先從椰林小道、蒲葵道、水杉道的交叉口,再順著椰林小道踏查到圖書資訊學系館(過去為:研究圖書館),實在得不出答案。這時碰巧又遇到騎腳踏車經過的陳振川教授,他停車看看圖資系館旁草地上的裸露的鵝軟石,推測草掩者為瑠公圳,水泥路面停放腳踏車的走道則為過去的排水溝。但是陳教授依舊不改學術的嚴謹度,他說:
「真正的答案,還是要開挖才知道。」
然後,陳教授也推斷前張相片中的建築殘跡,是以前學校佈告欄的柱腳,而不是我們瞎猜的土地公廟基柱。
【校史館/張安明/首次發表於2007.6】

*********************************************** *

<畢業50載的土木系校友參觀校史館>
2006年春天,正興高采烈地為畢業五十年土木系校友導覽校史館,站在『校總區地貌』展區前,談到校園的瑠公圳,跟學長們聊天,說著自己的經驗::
「記得民國74年暑假,臺大校園淹大水,我們一群學妹穿越綜合教室與機械館旁的瑠公圳,水已經淹過低矮的護欄,很擔心沒走好,會踩空跌進瑠公圳。後來學校把瑠公圳加蓋,再也不擔心發生淹水時跌進水道的危險,當時還認為是件『德政』,也是進步的象徵。但是時至今日,在『古蹟復舊』觀念的倡議下,我們反而很期待校園內的瑠公圳能有重見天日的一天……」

隨著自己的暢所欲言,頭髮花白的學長們頻頻點頭認同,突然傳來服務老系友的土木系青壯派教授陳振川的嗆聲:
「張小姐,妳講的可能是排水溝,而不是瑠公圳。這要再查查看。」
天哪!原來我們一廂情願地把20多年前嚇到我們的水溝,毫不懷疑地認定是夢幻中的瑠公圳道。

<您認為A,B,C,D,哪一道是瑠公圳灌溉渠道呢?>
於是某日帶著相機親自到椰林小道走走,想找出記憶中的椰林小道旁的『水道』。先從椰林小道、蒲葵道、水杉道的交叉口,再順著椰林小道踏查到圖書資訊學系館(過去為:研究圖書館),實在得不出答案。這時碰巧又遇到騎腳踏車經過的陳振川教授,他停車看看圖資系館旁草地上的裸露的鵝軟石,推測草掩者為瑠公圳,水泥路面停放腳踏車的走道則為過去的排水溝。但是陳教授依舊不改學術的嚴謹度,他說:
「真正的答案,還是要開挖才知道。」

然後,陳教授也推斷前張相片中的建築殘跡,是以前學校佈告欄的柱腳,而不是我們瞎猜的土地公廟基柱。
【校史館/張安明/首次發表於2007.6】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