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總圖的高牆倒下了

舊總圖的高牆倒下了(首次發表於2006.6)



經過一定歲月洗禮的臺大人,才會對以下要聊的沿革史,有親身經歷的回憶。現在請大家目光對焦在中央牆面的三圈拱門。故事就要開始了……
******************************************* **


<中央拱門不透光>

上面這張夜景就是民國73年(1984年)上大學的小明常去唸書的臺大圖書館閱覽室。小明畢業後留校服務,地點就是她所愛的圖書館,然後歷經過圖書館的搬遷。小明變成大明以後,在民國93至94年間參與了臺大校史館的籌備工作;有天,三拱中央那堵從來不曾被懷疑過的『牆』突然倒下了!大明驚呼這真是個密道,它就存在身邊數十年,卻毫不知情!虧她還是個圖書館館員呢。


<舊總圖時代前葉,二樓中央閱覽室的借還書櫃檯>

資深館員說:舊總圖時代,原先借還書是在二樓閱覽室的中央拱門。拱門前有張很大的服務臺,坐著兩位館員,一位負責借書,一位負責還書。那時採閉架式管理,讀者要填好借書單,由館員到一樓書庫調書上來。(就像現在的國家圖書館的閱覽服務一樣)借書館員會累積一定的書單量,再由拱門直直丟下一樓,並按鈴通知書庫裡的調書館員,生意上門了。等到書送上服務臺,借書館員再將書本依借書單順序排列,同學就會一擁而上,看書到了沒。也就說,同學填了借書單,都不會走遠,而是在借書臺附近流連徘徊。
扯了半天忘了交代,校史館坐落位置以前是舊總圖二樓的閱覽室,閱覽室底下是書庫。書庫的出入口之一就是二樓的這個借還書服務臺;而這個書庫是個夾層設計,完工於昭和7年(1932年),到現在仍舊使用中,已經高齡74歲。
民國66年圖書館開始規劃開架式服務,過沒多久,在一定人數的限制下(當時夾層書庫尚未補強),讀者就可以堂而皇之進出書庫。民國71年舊總圖前棟靠洞洞館的西側擴建完成,一樓正門對著的牆面後的裝訂室遷往西側邊間,借還書服務臺就改到樓下正中央的這間辦公室,二樓正中間拱門就用高書櫃擋住,從此不再供人與書進進出出了。也不知何時,不再使用高書櫃,而是改以夾板封死整個拱門,就成了下面這副德性。



民國87年暑假,圖書館搬新家了,舊總圖轉交文學院使用。二樓中央閱覽室有段時間的身分為:戲劇系古蹟劇場,直到93學年度劇場遷往鹿鳴堂(報告學長姐,鹿鳴堂就是過去的僑光堂,現在官方名稱是臺大劇場)。


<93學年度戲劇系古蹟劇場搬遷前的模樣>

然後,民國94年6月22日,年高77歲的臺大,他的第一代校史館揭幕了。以前借還書時,館員上上下下的樓梯間,改成播放舊總圖老照片的放映區。現今每當遇到來來去去的校友們,大明一定問他們舊總圖借還書的景況,大家都會跌回年輕時的記憶而滔滔不絕,大明也就不難猜出校友們的歲數了。而未來,當大明變成老明時,對這個故事能產生共鳴的人,應該越來越少了。


<古蹟復舊,讓高牆倒下吧! 民國94.11.9.「校園文化資產詮釋課」同學參觀校史館>

民國87年以後入學的孩子們,應該聽不懂我們現在談的往事;但是,在網上游走的資深校友,這個老故事是否勾起您年輕的回憶?還是,唸書時,您從來不上圖書館呢?

【文中提及之資深館員:莊淑容主任、林兆爐股長】

【臺大校史館/張安明/首次發表於2006.6】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十三溝面磚的迷思

繽紛多采學位袍看畢業典禮

臺大怪客1.短褲走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