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支薪水助人的王友燮教授/陳進呈
預支薪水助人的王友燮教授/陳進呈(首次發表於2012.3)
(台大動物系王友燮教授攝於台大操場,約民國46年)
在那個純樸的good old days,莘莘學子想放洋留學卻苦無經費,如果求助於菩薩心腸的王友燮教授,只要學生有心上進、能感動他,王教授就算自己去借錢,也會幫忙到底!
************************************************************ **
王友燮教授(1910~1968.1.18.)原籍浙江,出生於極富裕的家族,二次大戰後赴美留學,於1953年2月4日來台之前,應該在經濟上沒有吃過苦。來台以後他住進和平東路230巷的台大單身宿舍,某日(1954年?)上班時,家裡不幸遭小偷光顧,把他從美國帶回來的美金全數偷光,當時他沒有什麼反應,也沒有向任何人提起此事。過了一段時間後,我才從王教授宿舍工友口中聽聞此事。被偷的美金數目究竟是多少?每個人猜測都不一致,有人猜七千美金,有人猜一千七百美金,也有人猜是七百美金,總之是一個有「七」的數字。不過以王家當時的經濟狀況而言,七千美金這個數目應該比較合理。總而言之,經過那次災難後,王教授變成一無所有,這是鐵的事實;雖然如此,並未改變他樂善好施的本性。王教授在1953年初到台灣時,月薪不到五百元新台幣,1955年接任系主任,薪水略調至六百多元;接下來我要說的故事,都是王教授在一無所有之後依舊協助他人的點滴往事,每件事我都親眼看到,或是擔任事件的經手人。
一、[馬春祥]
有一位農學院畜牧系教員(助教或講師)赴美留學,妻小留在台灣(住在溫州街一家雜貨店隔壁,雜貨店老闆是會計室的金先生)。不知何故,每月月初領過薪水的黃昏時刻,王教授一定會送兩百元新台幣給那位赴美留學教員的太太。當時每天下班我都會陪王教授沿著溫州街走回家,抵達他宿舍後,我才自己騎腳踏車回台大另一處的單身宿舍(古亭市場附近),所以每個月我都親眼看到王教授把錢交給那位太太。據我個人的看法,王教授可能考慮到那位教員的家屬,在台灣沒有固定收入,生活上較清苦才協助他們。此事維持一段很長的時間,也許是在那位教員學成回台之後才停止。
很多年過去了(可能是十年),王教授不幸病逝於新加坡,年底王師母赴美經過台北時,那位教員(已升為台大教授,後來也擔任過畜牧系主任)在我面前把一包現金交給師母,我推想或許是回報多年前王教授每月接濟的恩情吧?!但是就我對王教授為人處世的了解,我確信王教授當年助人絕對沒有要求歸還或是回報的意思。
二、[蔡住發]
大約在1960年秋天,王教授當時月薪約八百元左右,某日他寫了一封信要我送去給總務長黃德馨(前會計主任),王教授要向校方預借兩個月薪資以便協助一位助教赴美深造。我把薪水借回來後,他又寫了一封信要我送去給教育部總務司長高化臣(曾任省立師範學院總務主任、台大總務長),希望總務司能把《台灣脊椎動物誌/陳兼善編著》審查費六千元盡速發給,目的也是在幫那位助教籌措留美經費。不止資助留學經費而已,王教授又要我帶那位助教去訂做一套西裝以及大衣;王教授還親自去找輪船公司董事長要了一張重慶號船票送給這位助教(當時台北至美國西岸的機票約需美金四百九十五元,若改搭輪船則便宜許多)。
王教授自己沒有儲蓄,但是為了幫助有為的貧窮學生,他竟然會向學校預借薪水,愛護學生的心,真是令人欽佩及尊敬。這位助教到美國之後,寫一封信給我,言明他終身難忘王教授的提攜之情。這位助教後來留在美國任教直到退休。
三、[黃仲嘉,養父母不願多負擔留學費用,曾任動物系主任]
王友燮教授趁教授休假一年期間,於1963年7月24日赴新加坡南洋大學講學;後來王師母不願返台,王教授只好留在南洋大學任教,不幸於1968年初病逝異鄉。1963年8月至1964年7月在新加坡講學期間,王教授仍是台大的教授,一整年的台大薪水由我代為保管。大概是1964或1965年夏天,王教授寫信指示我把手裡他的全部現款贈送給動物系的另一位助教作為在美留學之用。收信後,我即刻把王教授的來信給這位助教[家人?]看,並把王教授的一年薪資併計利息全數領出交給這位助教(據王教授的來函,這位助教家境並不清苦,只是其家人基於某些令助教難以再開口的理由,不願多負擔留學費用)。
只要是王教授的學生,遇到經濟困難時,具體向他說明苦境,王教授就會不計後果地盡其所能解決學生問題。這位助教赴美後,也寫信給我表達對於王教授的協助,將終生銘記在心;在他取得博士學位後返台大任教,也繼承王教授衣缽,擔任過動物系教授等職到退休。
王教授助人的往事,可能還有其他我不知道的感人故事,以上三件是我親眼看到或是直接經手的。王教授在協助別人時,從未要求受惠者來日歸還;我與王教授相處十年,深知他是百分之百、誠心誠意不求回報的,我總覺得他一顆愛護學生的心,真是異乎常人。王教授也一再提醒我:「協助別人解決困難後,最好把它忘掉,不要再提這些已經做過的善事」,我始終牢記他所交代的這句話。
**********
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已經過了半個世紀。有時黃昏時刻,我會獨自一人慢慢地走在溫州街上,看看周邊的變化,也回想五十多年前與王友燮教授兩人邊走邊談的往事,……真是感慨萬分!
(本文置頂照片的背面,王教授題作一段打油詩贈本文作者陳進呈:
手持一傘遮驕陽、縱觀群龍賽短長)
【理學院退休人員/陳進呈(動物系後來改為生命科學院生命科學系或動物學研究所)】
******************************* *
2012年3月12日,陳進呈先生再度來到台大校史館,將1968年底王師母交付的王友燮教授聖經轉校史館典藏。陳先生提到,王教授一顆溫暖、大度的胸襟,或許與他有虔誠的信仰有關。王教授在聖經裡有許許多多畫線,以及密密麻麻的批註;更令人感動的是扉頁上王教授寫下的座右銘:敬神信主 學道愛人 愛人如己 愛敵如友(化敵為友)。
******************************* *
另有一段小插曲,王友燮教授聖經中夾著兩件手稿,四十多年來沒人發現,一是甲骨文研究大家董作賓先生寫給王教授的卡片,一是學者屈萬里先生的一方小字幅:
友燮先生囑寫行萬里路考百足蟲八字即希正彖董作賓五十三年一月十二日臺北(卡片內頁)
蜈蚣博士慕之先生惠存行萬里路捉百足蟲弟屈萬里敬獻
兩件手稿在獲得陳進呈先生同意後,已於2012年3月15日轉圖書館「名家手稿」典藏。
【校史館/張安明/首次發表於2012.3】

(台大動物系王友燮教授攝於台大操場,約民國46年)
在那個純樸的good old days,莘莘學子想放洋留學卻苦無經費,如果求助於菩薩心腸的王友燮教授,只要學生有心上進、能感動他,王教授就算自己去借錢,也會幫忙到底!
************************************************************ **
王友燮教授(1910~1968.1.18.)原籍浙江,出生於極富裕的家族,二次大戰後赴美留學,於1953年2月4日來台之前,應該在經濟上沒有吃過苦。來台以後他住進和平東路230巷的台大單身宿舍,某日(1954年?)上班時,家裡不幸遭小偷光顧,把他從美國帶回來的美金全數偷光,當時他沒有什麼反應,也沒有向任何人提起此事。過了一段時間後,我才從王教授宿舍工友口中聽聞此事。被偷的美金數目究竟是多少?每個人猜測都不一致,有人猜七千美金,有人猜一千七百美金,也有人猜是七百美金,總之是一個有「七」的數字。不過以王家當時的經濟狀況而言,七千美金這個數目應該比較合理。總而言之,經過那次災難後,王教授變成一無所有,這是鐵的事實;雖然如此,並未改變他樂善好施的本性。王教授在1953年初到台灣時,月薪不到五百元新台幣,1955年接任系主任,薪水略調至六百多元;接下來我要說的故事,都是王教授在一無所有之後依舊協助他人的點滴往事,每件事我都親眼看到,或是擔任事件的經手人。
一、[馬春祥]
有一位農學院畜牧系教員(助教或講師)赴美留學,妻小留在台灣(住在溫州街一家雜貨店隔壁,雜貨店老闆是會計室的金先生)。不知何故,每月月初領過薪水的黃昏時刻,王教授一定會送兩百元新台幣給那位赴美留學教員的太太。當時每天下班我都會陪王教授沿著溫州街走回家,抵達他宿舍後,我才自己騎腳踏車回台大另一處的單身宿舍(古亭市場附近),所以每個月我都親眼看到王教授把錢交給那位太太。據我個人的看法,王教授可能考慮到那位教員的家屬,在台灣沒有固定收入,生活上較清苦才協助他們。此事維持一段很長的時間,也許是在那位教員學成回台之後才停止。
很多年過去了(可能是十年),王教授不幸病逝於新加坡,年底王師母赴美經過台北時,那位教員(已升為台大教授,後來也擔任過畜牧系主任)在我面前把一包現金交給師母,我推想或許是回報多年前王教授每月接濟的恩情吧?!但是就我對王教授為人處世的了解,我確信王教授當年助人絕對沒有要求歸還或是回報的意思。
二、[蔡住發]
大約在1960年秋天,王教授當時月薪約八百元左右,某日他寫了一封信要我送去給總務長黃德馨(前會計主任),王教授要向校方預借兩個月薪資以便協助一位助教赴美深造。我把薪水借回來後,他又寫了一封信要我送去給教育部總務司長高化臣(曾任省立師範學院總務主任、台大總務長),希望總務司能把《台灣脊椎動物誌/陳兼善編著》審查費六千元盡速發給,目的也是在幫那位助教籌措留美經費。不止資助留學經費而已,王教授又要我帶那位助教去訂做一套西裝以及大衣;王教授還親自去找輪船公司董事長要了一張重慶號船票送給這位助教(當時台北至美國西岸的機票約需美金四百九十五元,若改搭輪船則便宜許多)。
王教授自己沒有儲蓄,但是為了幫助有為的貧窮學生,他竟然會向學校預借薪水,愛護學生的心,真是令人欽佩及尊敬。這位助教到美國之後,寫一封信給我,言明他終身難忘王教授的提攜之情。這位助教後來留在美國任教直到退休。
三、[黃仲嘉,養父母不願多負擔留學費用,曾任動物系主任]
王友燮教授趁教授休假一年期間,於1963年7月24日赴新加坡南洋大學講學;後來王師母不願返台,王教授只好留在南洋大學任教,不幸於1968年初病逝異鄉。1963年8月至1964年7月在新加坡講學期間,王教授仍是台大的教授,一整年的台大薪水由我代為保管。大概是1964或1965年夏天,王教授寫信指示我把手裡他的全部現款贈送給動物系的另一位助教作為在美留學之用。收信後,我即刻把王教授的來信給這位助教[家人?]看,並把王教授的一年薪資併計利息全數領出交給這位助教(據王教授的來函,這位助教家境並不清苦,只是其家人基於某些令助教難以再開口的理由,不願多負擔留學費用)。
只要是王教授的學生,遇到經濟困難時,具體向他說明苦境,王教授就會不計後果地盡其所能解決學生問題。這位助教赴美後,也寫信給我表達對於王教授的協助,將終生銘記在心;在他取得博士學位後返台大任教,也繼承王教授衣缽,擔任過動物系教授等職到退休。
王教授助人的往事,可能還有其他我不知道的感人故事,以上三件是我親眼看到或是直接經手的。王教授在協助別人時,從未要求受惠者來日歸還;我與王教授相處十年,深知他是百分之百、誠心誠意不求回報的,我總覺得他一顆愛護學生的心,真是異乎常人。王教授也一再提醒我:「協助別人解決困難後,最好把它忘掉,不要再提這些已經做過的善事」,我始終牢記他所交代的這句話。
**********
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已經過了半個世紀。有時黃昏時刻,我會獨自一人慢慢地走在溫州街上,看看周邊的變化,也回想五十多年前與王友燮教授兩人邊走邊談的往事,……真是感慨萬分!

(本文置頂照片的背面,王教授題作一段打油詩贈本文作者陳進呈:
手持一傘遮驕陽、縱觀群龍賽短長)
【理學院退休人員/陳進呈(動物系後來改為生命科學院生命科學系或動物學研究所)】
******************************* *
2012年3月12日,陳進呈先生再度來到台大校史館,將1968年底王師母交付的王友燮教授聖經轉校史館典藏。陳先生提到,王教授一顆溫暖、大度的胸襟,或許與他有虔誠的信仰有關。王教授在聖經裡有許許多多畫線,以及密密麻麻的批註;更令人感動的是扉頁上王教授寫下的座右銘:敬神信主 學道愛人 愛人如己 愛敵如友(化敵為友)。

******************************* *
另有一段小插曲,王友燮教授聖經中夾著兩件手稿,四十多年來沒人發現,一是甲骨文研究大家董作賓先生寫給王教授的卡片,一是學者屈萬里先生的一方小字幅:

友燮先生囑寫行萬里路考百足蟲八字即希正彖董作賓五十三年一月十二日臺北(卡片內頁)

蜈蚣博士慕之先生惠存行萬里路捉百足蟲弟屈萬里敬獻
兩件手稿在獲得陳進呈先生同意後,已於2012年3月15日轉圖書館「名家手稿」典藏。
【校史館/張安明/首次發表於2012.3】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