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的流浪腳
台大的流浪腳(首次發表於2010.7)
(照片圖說:溪頭流籠腳空中索道(溪頭上行杉林溪)/1952年2月)
「流浪腳」,一雙浪跡天涯、尚未找到停泊港灣的雙腳……望文生義地揣測,真令人感到一整個倦累或是不安定!台大怎麼會有這樣的地名呢?!
****************************************************** ***
事實上,以閩南語讀起來,「流浪腳」與「流籠腳」的發音幾乎相同的;流籠腳是運送木材索道的終點。本文置頂的台大老照片,就是拍攝於1950年的台大實驗林溪頭營林區的「流浪腳」。
近十年來談到台灣災情慘重的颱風,在驚天地泣鬼神的2009年莫拉克颱風造成奪去七百多條寶貴性命的八八水災之前,台灣人民都是以2001年7月底肆虐中台灣的『桃芝颱風』為心中揮不去的夢魘。現今溪頭的「流籠腳」,原址就是在桃芝颱風過後,被整治成為森林戶外廣場。它四週環山,景緻優美,緩坡型的大草坪是最佳的天然看台,亦是各種大型戶外表演的絕佳場所。上張照片的舞台海報,就是2007年8月25日「馬修連恩流籠坑草坪演奏會」露天音樂活動後留下的海報。
接著,再談談流籠腳成為台大校地的源流。台大實驗林的前身是日治時期的東京帝國大學台灣演習林。1945年11月15日國立台灣大學接收了台北帝國大學,當時的校長羅宗洛先生非常期待能將位於「台中州竹山郡鹿谷庄」的前東京帝大演習林也收歸台大;此事終於至1949年夏在傅斯年校長任內,美夢成真。
路統信校友於《台大退休人員聯誼會第50期》(2010年7月14日)裡面,娓娓訴說本文置頂照片的背景故事,非常有意思:
「…本校實驗林成立於民國38年(1949)7月1日,隔年(1950)寒假我們森林系二年級的同學到溪頭修習『林場實習』學分,是實驗林成立第一批來此實習的學生。當時同學們每人在溪頭營林區辦公室前面的庭園栽植一株記念樹,並在樹前插牌,書寫『○○○栽植,民國39年2月』。而今六十一個年頭過去了,小木牌早已不見,當時栽植的小樹苗卻早已是參天大樹,鬱鬱成林。……流籠腳海拔1300公尺,[民國39年2月時]空中索道設施尚保持完好,索道穿越兩側的柳杉林,上達杉林溪。全班同學於樹木學實習完畢,在此[流籠腳]合影,照片中約有20人。」
什麼是「索道」呢?請大家閱讀下圖的文字:
流浪腳:架空索道終點
此地土名稱流浪腳(浪籠腳)[應為:流籠腳],早年杉林溪出產的木材必須利用架空索道,由山頂處集運至此,再由卡車或台車運下山去。索道俗稱流籠,上方起點為流籠頭,下方終點為流籠腳。
運材的方式有許多種,除索道外尚可開闢林道以卡車運達,或興建森林鐵路,甚至利用河流運送。台灣由於多山,地形起伏大,開路對水土保持有極大的破壞,以架空索道運材,是一種符合環保的方式。
「流籠腳」在溪頭,但是究竟在哪個地點呢?請再看下面一張高空俯瞰圖:
(在「流籠頭」眺望「流籠腳」)
大家讀到這裡,應該已經知道有「流籠腳」,當然就有「流籠頭」(或是「留籠頭」)。溪頭的流籠頭就在溪頭往杉林溪的路上,下次前往旅遊,可別錯過了:
1. 海拔1650公尺,距溪頭13公里,往杉林溪4公里。
2. 此處早年以索道運木材到溪頭,故名流籠頭(留龍頭)。
3. 溪頭時霧於前,青龍常晴在後,此處鞍部為氣候分界線。
4. 俯視溪頭遊樂區,翠谷峰巒,綠景宜人。
5. 右側鳳凰山脈,時巧可賞雲瀑。
6. 晴時遠眺可見西螺大橋、高速公路。
最後,來看看台大早期山林工作人員的索道影像:

過去架空索道除了載運木材之外,也常載運工作人員。
【校史館/張安明/首次發表於2010.7】

(照片圖說:溪頭流籠腳空中索道(溪頭上行杉林溪)/1952年2月)
「流浪腳」,一雙浪跡天涯、尚未找到停泊港灣的雙腳……望文生義地揣測,真令人感到一整個倦累或是不安定!台大怎麼會有這樣的地名呢?!
****************************************************** ***
事實上,以閩南語讀起來,「流浪腳」與「流籠腳」的發音幾乎相同的;流籠腳是運送木材索道的終點。本文置頂的台大老照片,就是拍攝於1950年的台大實驗林溪頭營林區的「流浪腳」。

近十年來談到台灣災情慘重的颱風,在驚天地泣鬼神的2009年莫拉克颱風造成奪去七百多條寶貴性命的八八水災之前,台灣人民都是以2001年7月底肆虐中台灣的『桃芝颱風』為心中揮不去的夢魘。現今溪頭的「流籠腳」,原址就是在桃芝颱風過後,被整治成為森林戶外廣場。它四週環山,景緻優美,緩坡型的大草坪是最佳的天然看台,亦是各種大型戶外表演的絕佳場所。上張照片的舞台海報,就是2007年8月25日「馬修連恩流籠坑草坪演奏會」露天音樂活動後留下的海報。
接著,再談談流籠腳成為台大校地的源流。台大實驗林的前身是日治時期的東京帝國大學台灣演習林。1945年11月15日國立台灣大學接收了台北帝國大學,當時的校長羅宗洛先生非常期待能將位於「台中州竹山郡鹿谷庄」的前東京帝大演習林也收歸台大;此事終於至1949年夏在傅斯年校長任內,美夢成真。
路統信校友於《台大退休人員聯誼會第50期》(2010年7月14日)裡面,娓娓訴說本文置頂照片的背景故事,非常有意思:
「…本校實驗林成立於民國38年(1949)7月1日,隔年(1950)寒假我們森林系二年級的同學到溪頭修習『林場實習』學分,是實驗林成立第一批來此實習的學生。當時同學們每人在溪頭營林區辦公室前面的庭園栽植一株記念樹,並在樹前插牌,書寫『○○○栽植,民國39年2月』。而今六十一個年頭過去了,小木牌早已不見,當時栽植的小樹苗卻早已是參天大樹,鬱鬱成林。……流籠腳海拔1300公尺,[民國39年2月時]空中索道設施尚保持完好,索道穿越兩側的柳杉林,上達杉林溪。全班同學於樹木學實習完畢,在此[流籠腳]合影,照片中約有20人。」
什麼是「索道」呢?請大家閱讀下圖的文字:

流浪腳:架空索道終點
此地土名稱流浪腳(浪籠腳)[應為:流籠腳],早年杉林溪出產的木材必須利用架空索道,由山頂處集運至此,再由卡車或台車運下山去。索道俗稱流籠,上方起點為流籠頭,下方終點為流籠腳。
運材的方式有許多種,除索道外尚可開闢林道以卡車運達,或興建森林鐵路,甚至利用河流運送。台灣由於多山,地形起伏大,開路對水土保持有極大的破壞,以架空索道運材,是一種符合環保的方式。
「流籠腳」在溪頭,但是究竟在哪個地點呢?請再看下面一張高空俯瞰圖:

(在「流籠頭」眺望「流籠腳」)
大家讀到這裡,應該已經知道有「流籠腳」,當然就有「流籠頭」(或是「留籠頭」)。溪頭的流籠頭就在溪頭往杉林溪的路上,下次前往旅遊,可別錯過了:

1. 海拔1650公尺,距溪頭13公里,往杉林溪4公里。
2. 此處早年以索道運木材到溪頭,故名流籠頭(留龍頭)。
3. 溪頭時霧於前,青龍常晴在後,此處鞍部為氣候分界線。
4. 俯視溪頭遊樂區,翠谷峰巒,綠景宜人。
5. 右側鳳凰山脈,時巧可賞雲瀑。
6. 晴時遠眺可見西螺大橋、高速公路。
最後,來看看台大早期山林工作人員的索道影像:


過去架空索道除了載運木材之外,也常載運工作人員。
【校史館/張安明/首次發表於2010.7】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