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圖講古2.消逝的校景

看圖講古2.消逝的校景(首次發表於2006.5)



這個曾在臺大的龐然大物,是什麼?(單選題)
(1)飼料倉庫(2)瓦斯槽(3)高球練習場

**********************************************************

如果眼尖的讀者,看到關鍵字列表,當然知道答案就是(2)瓦斯槽。



為了校史館的籌備,拜訪了與民國同歲的化學系名譽教授劉盛烈,在他珍藏的相本中看到了這張照片。因為瓦斯槽早已不存在於校地,我們都不認得,一開始以為是校外的某處,所以並不在意;後來經劉教授說明,才知道這張照片是他就讀臺北帝大理農學部化學科時,1936年與同學在校園的合影,由左至右是:松村久、中川公海、劉盛烈(最高的那一位)。劉教授提到,帝大時期,理農學部的實驗室,能源就是靠這個瓦斯槽供給;到現在一號館或四號館,牆壁上、老講台與實驗台,都還看得到瓦斯管線。只是二次大戰後期盟軍轟炸臺北城,瓦斯槽與管線都炸壞了,臺灣大學始終未利用瓦斯槽提供能源給實驗室做研究。

有天遇到植物系退休教授李學勇,他說:臺北帝大時期,學校自產瓦斯,靠的就是這個瓦斯產生器。它燒的是煤,所以是煤氣;而非現在的天然瓦斯,來源是石油。瓦斯槽裡有高約兩公尺的水,有氣時這個活動的槽就上升,沒氣時就下降。槽旁邊有加壓器,把瓦斯加壓到地下管線,送到各個研究室。因為管線等設施毀於二次大戰,所以臺灣大學早期,就已經改用桶裝瓦斯來做研究了。



李學勇教授還提到,因為瓦斯槽很大(李教授推估基地直徑有20公尺),整個是金屬打造的,很重,又加上裝很多的水,為求安全起見,水泥地基是又深又牢固。錢思亮校長時期擴建校舍,於是把無用的瓦斯槽拆除了;但是它的地基卻也無法轉為房舍之用,這就是緊鄰瓦斯槽舊址的進修推廣部、保管組倉庫等,建築蓋得有點前前後後的原因。瓦斯槽的基地就是現在同學花藝社的所在地,它不能種樹、不能蓋屋,只能擺放盆栽。



這段故事,您過去聽過嗎?走過花藝社的花叢小道,請想像這個地方曾經有座龐然大物屹立著。

【臺大校史館/張安明/首次發表於2006.5】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十三溝面磚的迷思

繽紛多采學位袍看畢業典禮

臺大怪客1.短褲走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