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舊總圖中彈

1945舊總圖中彈(首次發表於2010.5



65年前(1945年)的5月31日,臺大校園遭受砲彈重擊。【註1】

********************************************************* *

過去簡單談過,舊總圖書館以及校內某些老建築物上,殘留著二次大戰末期盟軍(主要是美軍)轟炸台北遺留下的歷史痕跡(請參閱:<a href="http://gallery.lib.ntu.edu.tw/archives/11">台大的彈孔</a>);這次經由中研院提供的航照圖【註2】,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校園遭受彈投的景況,以下將舊總圖(今:校史館)局部放大:



可以明顯看到,舊總圖後棟的中央閱覽室屋頂上面一個大窟窿。2009年12月,校史館訪問到極資深的圖書館退休人員,王添發先生【註3】,談談1945年5月31日台北大空襲時,他的記憶。

王老先生回憶,那時他已經徵召當日本兵去了,5月31日當天休假,他就繞回圖書館走走看看,剛好遇到空襲:美軍B-24轟炸機從上午10點執行無間斷轟炸台北城到下午1點。

雖然在圖書館前棟西側前方,大樹底下挖著有防空壕,但是大家不敢躲在室外,空襲警報一發佈,圖書館工作人員習慣性地躲進一樓書庫。圖書館是棟兩層樓的建築,砲彈就落在圖書館後棟閱覽室的正上方,屋頂炸開了一個大洞,但是砲火威力沒有炸開樓地板,也沒引發大火,所以一樓書庫的藏書與「藏人」,大致完好。

在王添發的印象中,破屋頂經過一年多才修整好。這段時間內,二樓閱覽室靠近文學院的東半邊供同學自習,西半邊則蓋著多多少少受損的圖書,逐一翻檢書況。



看著空照圖,再比對之前曾經分享過舊總圖山牆砲彈痕跡的照片,以前導覽時誤說成「機關槍掃射的痕跡」,已經改成「炸彈碎片擊牆的痕跡」。

此外,看著1945年6月17日的台北空照圖,在此之前總圖書館總共中彈一顆;而戰情最慘烈的,居然不是台北帝大的行政中樞--行政大樓,或是直覺上與戰爭軍備極有關聯的工學部(今舊機械館),反而是文政學部(即文學院),至少被七枚砲彈擊中。【註4】



對相關主題有研究興趣者,可查詢:
中央研究院 http://gis.rchss.sinica.edu.tw/GIArchive「海外歷史圖資徵集與典藏」。

網路上也有不少關於台北大空襲的記載,敬請自行查找。台大(新)總圖書館五樓臺灣資料區則有一冊2007年北市府文化局出版的《二次大戰下的台北大空襲》(索書號:733.29 4416),內容圖文並茂,值得參閱。

  
 
【校史館/張安明/首次發表於2010.5】
 
 
附註:
(1) 裁切自:航照編號:NARA_Taiwan_B03258-17,美國國家檔案館典藏,1945年6月17日拍攝。

(2) 圖書館鄭銘彰組長通知校史館有關中央研究院公布美軍臺灣舊航空照片之訊息,校史館即連繫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經公文申請並簽署圖資使用切結書之後,感謝獲得中研院研究助技師廖泫銘先生協助提供資料。

(3) 2009年12月10日週四下午,訪客中心楊松翰、土木系博士生蔡明達、校史館王麗媛共同採訪經歷過臺北帝大時期的圖書館退休人員王添發先生。王添發先生1927年4月出生,青少年時期[約17、18歲]即至台北帝國大學圖書館工作,1992年5月自台大圖書館退休。他說,台大接收後,當時圖書館[負責人?]于景讓教授發現他是少數能閱讀漢文的台籍圖書館工作人員,立即將他[自工友?]升任為館員,從此才列入台大正式職員名冊。故查閱教職員錄,王添發先生到校日期為民國35年4月,而非接收後留任人員的民國34年12月。

(4)依據《臺大校刊》第4期(1947年11月15日發行)之「兩年來的圖書館工作簡報」文章,提到:「…大學圖書館直接中彈五枚,閱覽室屋頂洞穿,天花板大壞,閱覽室及各事務室玻璃全毀,書庫鋼窗及玻璃亦多毀壞。每次風雨,閱覽室幾如沼澤。文學院殘破情形,更甚於圖書館,圖書館書籍在書庫中,保存狀態尚稱良好。而文學院書籍則大部分均在木片與泥灰之中。……美軍轟炸結果,閱覽室受損害最大,且因在接收後,先修班招生,先修班教務處即借用此破爛之閱覽室,作為辦公地點,迄卅五年十一月中旬為止。修理工事,至今年一月底始獲完竣,在閱覽室修理以前,圖書館嘗闢臨時閱覽室,可容二十餘人,而利用之者,大抵為先修班學生。閱覽室修理後,設有一三四座位,閱覽者在逐漸增加中。」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十三溝面磚的迷思

繽紛多采學位袍看畢業典禮

臺大怪客1.短褲走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