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帝大豫科老照片

台北帝大豫科老照片(首次發表於2010.2



2008年夏秋,魏德聖導演的「海角七號」電影席捲全台;一年多後,2009年秋冬,一位日本女子也寄出了父親大人遺留的珍貴記憶到台大校史館。故事情節就只有這點小小類似處,就讓校史館分享這段緣分吧。

*************************** *

篠田女士於2009年夏到訪台灣,就像多數父執輩曾經在台生活過的二戰後出生的日本青、壯年,一定會去看看父母或是祖父母過去在台灣的居所、讀過的學校、工作過的機構與行號,篠田女士也在六月中旬某個週日踏進台大校園。這是因為篠田女士的父親,篠田嘉道老先生,是本校前身——台北帝國大學的學生,所以在父親過世一年半後有機會來到台灣,就想到父親的母校走走逛逛。

篠田女士走在台大校園舊建築群中,唯一週末週日仍敞開大門服務的,就是由舊總圖書館形塑而來的台大校史館。參觀校史常設展之前,必須走過由百餘張台大老照片鋪設成的時光長廊,也喚起篠田女士想到家中父親大人遺留下來的珍貴老照片與老證件;於是在她返回日本後,試著與台大校史館連繫看看。就在雙方十餘封e-mail的來往中,校史館獲得一批珍貴台大與台灣老照片,也獲得篠田先生1942至1945年間在台北帝大就讀時的學生證件,校史館必永久珍藏。


<篠田嘉道先生的台北帝大學生時期的證件,以及台北帝大工學部學修簿。>

篠田嘉道先生,1923年8月出生,卒於2007年12月。篠田嘉道出生於九州福岡,當他還是襁褓中的嬰兒時,因為父親篠田周太郎至台北擔任警察工作,所以他就從福岡遷移到了台北,在台北長大成人。篠田嘉道先生求學經過是:樺山小學校、台北一中、1941年入學台北帝大豫科第一屆、1943年入學台北帝大工學部第一屆。1945年八月日本戰敗投降,戰事結束,篠田先生學業未成,返回日本在九州大學完成大學學業。日後篠田先生向兒女回憶到,當時就讀的台北帝大機械工學科是最晚收到日本政府徵兵命令的班級,就在戰爭結束前幾週他也收到「赤紙」,但是篠田先生幸運地活過了這場戰爭。篠田先生返日後,仍持續與日、台兩地的台北帝大豫科同學們以及其他好友互相往來,直到老者們漸次凋零。

校史館上載的篠田老先生珍藏照片,最大宗來自於1943年台北帝大豫科畢業紀念冊,近90張左右;敬請連結觀賞:篠田嘉道先生珍藏的台北帝大豫科與台灣老照片。以下僅摘出三張老照片,與大家聊聊:



上圖這張照片令校史館深感對台灣記憶有些小小貢獻,這怎麼說呢?當初上載照片至flickr時,因為沒有任何進一步訊息,只能圖說:「台北帝大豫科生與某塑像」,當時只覺得這個塑像很有哲學家的感覺,不像是一般首長或是將軍的塑像。過沒多久,網路上獲得專家回應:「此為台北新公園的柳生一義銅像(戰後改立孔子像) 」。校史館於是再於網路查詢資料,想獲得進一步資訊,而這時也才發現,雖然網路許多文章提到「台北公園內的柳生一義銅像於二次戰後改立孔子像」,但是尚未發現照片佐證;這張照片可能是舊時該地點目前網路上的少數相關照片(難道是第一張嗎?)。



上圖這張照片十分有趣,學生居然可以騎乘在大象的背上。1986年台北動物園從圓山搬家至木柵以前,大象爺爺林旺的居所--白宮,是許多小朋友逛圓山動物園時的重點場景。我們一群四、五十歲的大人,看到豫科生騎在象背上,禁不住以自己的童年記憶判定一切舊生活的影像,脫口大喊:「林旺!」不對,不對,林旺是孫立人將軍於二戰期間在緬甸作戰時的戰俘,1947年才被「押解」到台灣,而且先至高雄鳳山被軍隊看管放牧;還有,林旺爺爺是男生,有很長的象牙的;因此照片上的大象,是另有其「象」,而非林旺。



上圖這張照片,地點極可能就是在校史館的展廳內。校史館常設展廳,就是1930年至1998年夏天的台大總圖書館閱覽室。曾經聽聞台大前教務長、中央研究院院士羅銅壁教授提過,他當年念台北帝大豫科時,重要的典禮就是在總圖書館閱覽室的東半邊進行,閱覽室配合校內重要典禮集會,會臨時變身成為禮堂。這張照片就是很好的證明。

最後,聊了些老照片,相信應該有許多朋友並不清楚什麼是「台北帝大豫科」,以下轉貼校史館展板文字,藉此向大家說明:
「戰前台灣的日式學制是中學畢業後到進入大學的預備階段,學生可以選擇高等學校或專科學校就讀。高等學校受通識教育,為帝大培養研究人才﹔專科學校則訓練實務技術。不過專科學校畢業也具資格投考帝大,由於日本高等教育採菁英主義,幾乎高等學校畢業生皆可入學帝大,故高校生往往傾向至日本內地就學,位處偏遠處的台北帝大與北海道帝大便面臨招生不足的問題,因此便增設「豫科」自行培養部分入學新生,而豫科畢業生僅能進入該大學就讀。」

【校史館/張安明/首次發表於2010.2】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十三溝面磚的迷思

臺大怪客1.短褲走四年

醉月湖的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