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當年─台大潮州同學會

話當年─台大潮州同學會(首次發表於2014.2


(校長閻振興為潮州同學會特刊提詞勉勵)

四十年前,在台大一百二十個社團中,提起台大潮州同學會,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論會員人數,約有二百多人,雖擠不上社團排行榜榜首,但以地域觀念為基礎所凝聚的同鄉情誼,並以鄉親相助,提倡學術研究,充實課外活動為宗旨,在校園社團中還真是獨樹一幟。

這個社團的成員,大都是從天涯海角返國升學的僑生,還有祖籍是廣東潮州的台生,雖然彼此素昧生平,但能千里來相聚,或許就是一種緣份吧。每次的聚會活動,大家不分地區或系所,一交攀就以潮州話談談家鄉的故事,在那青澀單純的年少學生時代裡,鄉音鄉情,猶如夏日溫暖的南風,帶走濃濃的鄉愁。


(駐足獅頭山寺前,故鄉縹緲在雲煙。民國59.1.2)

大家的潮州方言除能朗朗上口外,許多同學還擅長多國語言,並且能言善道,也許這是多元文化環境所磨練出來的吧。此外,還有擅長各國民謠舞蹈的才子佳人,或是在國外早已陶醉於中國武術的魅力,拜師習武,功力不弱,課後就相邀在醉月湖畔砌磋武技,偶而也揮揮刀槍劍棍等兵器。這些才藝,把四海群英都雲聚了,更是大家對鄉里故居文化的共同回憶。

以會員背景來說,馬來西亞來的最多,其次是香港、印尼、越南、汶萊、寮國、泰國及台灣等地,由於每個人的生長環境及經歷不同,所以年齡懸殊很大,一同郊遊,從外貌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大哥姐及小弟妹的關係。

大學的忙碌生活中,也有輕鬆的一面:每學期都會安排一系列聯誼及學術性的活動,如迎新送舊聯歡會、舉辦專題座談會、研討會及出版會訊特刊等。中秋節或農曆新年等熱門節慶,由於校內活動場地有限,就藉著校內校外潮州同鄉的人脈,不擔心借不到場地,如學校附近的僑光堂以及台北市潮州街的潮州會館,都是辦活動的首選。此外,活動中還可以邀請到潮州界許多長輩來為大家致詞鼓勵,並為大家添加菜金,享用潮州菜獨特的風味口感和潮州功夫茶的香醇濃郁,這些都是現在潮州同學在台求學所思念而不易得。


(合歡山賞雪,每一個步伐都是風景。民國60年1月。)

大學四年,一到寒暑假,大家會組團去合歡山賞雪或是名勝古蹟遊覽。記憶最深刻的活動是不定期參訪新店的義光養育院,這是一個專為傷殘或是失依兒童而設的機構。每當大家輕步踏進院裡,一群腦性麻痺兒童,就會圍靠過來,有人嚷著要教他們畫畫,或要陪著他們玩遊戲、唱歌及寫功課,我們很自然扮起大哥哥及大姐姐的角色,陪伴他們。活動結束後,我們的行囊中一直累積著他們那份純真的笑容,直覺告訴我,他們其實很可愛,而且也需要我們,面對這些兒童的情緒困擾、行為偏差、心靈創傷及學業低落等問題,我們需要付出更多的關懷。愛,沒有地域,如果這樣簡單的關懷,也能引起社會大眾的共鳴與響應,那社團的社會服務功能性就應更受肯定了。

騎馬是當時台大學生最喜愛的運動之一,而后里馬場佔地廣達三十多公頃,設備完善,是大家最嚮往的騎馬場地,不過,該馬場當時以軍事訓練為主,由警備總司令部及軍方管制,不對外開放。為滿足大家對騎馬運動的期盼,也發揮潮州人不畏困難的本性,經向校方洽商申請後,以學校公函送警備總司令部,再經二個月不斷的交涉,終於突破重重困難,而獲該司令部同意辦理。這項活動於民國58年3月30日至4月1日一連三天在馬場舉行。開創這個先例後,許多大專院校的騎馬活動申請就順利多了。


(登塔望遠,大家笑得很燦爛。民國59年1月1日於新竹青草湖。)

台大潮州同學會於民國48年11月30日成立後,在台大社團中,可說是一個非常「富裕」,且獎學金最多的組織。其經費來源除會員每人每年二十元的常年會費外,大部分來自台北中泰賓館創辦人林國長先生的慷慨解囊與鼎力支持,他是僑居泰國的潮州人。為充裕經費,並籌設獎學金,民國49年,潮州同學會派副總幹事許卓光先生到泰國曼谷向當地僑領募款,僑領張蘭巨先生捐助新台幣一萬元。其中一半做為活動經費,另五千元定存臺灣銀行,以其利息作為「張蘭巨獎學金」,每學期一名,同時並成立「基金保管委員會」,以處理獎學金頒發等事宜。同年,再經林國長先生熱心捐款,每學期獎學金名額增至十五名,金額為每名新台幣三百元。這三百元足足可供幾個月的生活費呢!對當時物質相當貧乏的年代,不知羨煞多少人!


(苗栗獅頭山上,大家掏一懷滿滿的鄉。民國59.1.2.)

望月思鄉,不只是時空的距離,更是人親土親的呈現。散居各地的潮州同學,經由台大潮州同學會的牽連,鄉情的種種,就這樣在大學四年裡蕩漾開來。

(作者:郭俊開  台大農藝系1973年畢業)

【校史館/張安明/首次發表於2014.2】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十三溝面磚的迷思

臺大怪客1.短褲走四年

醉月湖的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