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原坦原盼臺灣大學建在臺南???


文章標題:[杜英專欄]幣原坦原盼臺灣大學建在臺南???(首次發表於2014.10

文章作者:校史館營運組 杜英

文章摘要:話說,日本大正14(1925)年的這一年,新任的臺灣總督伊澤多喜男為了在臺設置大學,已選定幣原坦為初任總長(即校長)。然而大學籌設之事,枝節龐雜,且眾說紛紜,其中大學校地要選在臺北抑或臺中之爭,更是兩相對峙,議論不迭。此時,總督府官方報紙《臺灣日日新報》突然刊出一則幣原博士期盼臺灣大學設在「臺南」之報導。這其中到底是怎麼回事,且聽杜英細說原委~~

內文:自奉命搜集日治有關「臺北帝大」(臺大前身)的新聞以來,即常如獵鷹般盯緊螢幕,捕捉下大鐸版《臺灣日日新報》電子全文資料庫的相關訊息。資料庫可用關鍵詞查詢,甚為便利,而相關詞語即有「臺北帝國大學」、「臺北帝大」、「臺大」等。一日,或許出於好玩,以鍵盤輸入「臺灣大學」四字,意想時代不對,應該不會有任何結果。按了Seach鍵後,赫然出現「全文檢索共207筆」的字樣[如圖一]。


[圖一]

略覽日期,有些還是在明治、大正初期,亦即臺北帝大連八字都還沒一撇之時。而略加歸類,則或可分為「議設大學」和「帝大籌備」兩大單元。前一單元,即「議設大學」新聞,與臺北帝大關係較久遠,將來有機會再談。而細看幾則有關「帝大籌備」報導,直覺還真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新天地。始知當時日人在臺籌設帝大(即大正14(1925)年至昭和3(1928)年建校為止)之經過,真是「峰迴路轉、風波不斷」。其中一則「期望能將臺灣大學設在臺南」的八卦新聞,還真令人跌破眼鏡。以下且讓我細說其原委。

這則新聞刊在日期為大正14年10月6日的報紙上,第2版,版面中間可見一個不大不小的標題載道:「期望能將臺灣大學設在本島文化發祥地臺南,結果是臺北」(臺灣大學は本島文化の發祥地たる臺南にしたいが結局は臺北)[見圖二]。內文不長,茲譯於下:


[圖二]《臺灣日日新報》大正14年10月6日,第2版

「【門司五日發】 臺灣大學總長幣原博士(十月)五日搭乘由門司出發的扶桑丸客輪赴臺途中說道:『預定於大正十七(1928)年建校的(臺灣)大學,本來期盼能就大學創設的精神,設置在臺灣文化的發祥地臺南,但依今日情勢,只能設置在臺北了。同時,為了明年度得以著手建校之準備,雖然已編制預算,並已做好與伊澤總督在臺北的商議事項,但實際內容,現在則不便公開』。」

有關臺大建校之選地風波,猶記松本巍《臺北帝國大學沿革史》開頭所載:「臺北帝國大學係民國十七年(昭和三年,一九二八年)三月廿七日上山臺灣總督時依據勅令第三十號帝國大學令而成立之綜合大學,設置地點最初臺中市頗有力,但最後仍決定在總督府所在地臺北市。」以大鐸版資料庫搜之,的確可找到多筆力倡設於臺中的報導,但「盼臺大建在臺南」之說,且由甫定為未來初任校長(總長)的幣原坦(しではら たいら,1870-1953)[圖三]口中說出,此還真是個破天荒的「新」聞!


[圖三]1933年左右的幣原坦寫真(擷取自:日文維基,http://ja.wikipedia.org/wiki/幣原坦#mediaviewer/File:Shidehara_Taira.jpg)

為了了解原委,且讓我們把時空拉回報導當年,即大正14(1925)年,此離臺北帝大正式建校還有三年。話說,上任不滿一年的臺灣總督伊澤多喜男(在任期間:1924.9.1-1926.7.16),正積極著手進行「大學設立案」。該年7月31日,正式任命甫由歐美考察回國的幣原坦為「大學創設事務委員」(地點設在臺灣總督府)。而10月5日(即採訪當天),幣原博士由日本神戶門司港搭乘高級客輪扶桑號[圖四]赴臺,即準備參加四天後(9日)於總督辦公室所進行的「第一回大學設立會議」。不料,為搶得一手消息,報紙的記者先生們發揮其一貫「狗仔隊」精神,隨即混入船中,盼能在駛往基隆的漫漫海路中,得由幣原博士那兒獲知什麼特別消息。


[圖四]幣原博士赴臺所搭高級客輪:扶桑丸(1908年由丹麥建造,1923年由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購買,並更為此名,次年開始行駛於神戶—基隆航線)。

我強烈懷疑,記者們並未正式採訪我們的幣原總長,抑或,他們只是如「忍者」般隱身在旁偷聽!總之,隔天(6日)總長說的話上報了!辜且不論此報導之真實性如何,這下可麻煩了。因為同時搭扶桑號返臺的伊澤總督早表明他中意的建校地點是「臺北市」。三天後(8日),扶桑丸於基隆港靠岸。可以想像,上岸後的幣原總長在讀過這則新聞後,定是有些著急,所以趕忙找了報社記者來澄清。這段公開澄清文,則刊在次日(9日)夕刊頭版「無絃琴」專欄上[見圖五]。


[圖五]《臺灣日日新報》大正14(1925)年10月9日,夕刊第1版

「無絃琴」是該報專欄,專為報導次要新聞或傳聞而設。幣原博士在此想說明一下,三天前(6日)該報刊出他在門司所言有關臺灣大學,卻被「誤傳」(過り傳えられた)之事。他解釋道,5號當日,他在船上與人論及在臺籌設大學之事,突然被問到臺灣的文化中心在何處,他即順口回答「當然是臺南(ソレは臺南に相違ない)!」總長為加強調,進而引述史實說道,安平乃臺灣過去主要港口,荷蘭人在此建立熱蘭遮城(Fort Zeelandia,日文:ゼーランディア城,即今紅毛城),鄭成功攻略之城亦於此,而濱田彌兵衛(はまだ やひょうえ)的商船(朱印船)亦曾在此與高砂族人貿易,所以他自然答道,在安平附近的臺南是全臺之文化中心。最後,他聲稱,事前已講過「臺灣大學要設置在臺北,而非臺南」,此已是定論,無庸再議,只待(9日)於總督辦公室進行「第一回大學設立會議」之後正式公布。

總之,「臺南倡設臺灣大學」之說,至此湮消雲散。而正式決定將校地選在臺北富田町(即今臺大校址)則是在下任臺灣總督上山滿之進(在位期間:1926.7.16-1928.6.16)之時。可見所謂的「第一回大學設立會議」,雖決定臺北此城建校,但未決定實際設校地點。

順便一提,幣原博士實為伊澤總督之至親好友。原來伊澤與博士之弟幣原喜重郎(しではら きじゅうろう,1872-1951,曾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時為外相),同年畢業於東京帝大。在校期間,兩人特別投緣,年長三歲的喜重郎甚至收伊澤為拜把兄弟,對其照顧有加[見「伊澤總督と幣原氏兄弟」,《臺灣日日新報》大正14(1925)年7月31日,第七版]。而伊澤總督對於我們總長,想必也是畢恭畢敬才是。而之會選定幣原博士為臺北帝大初代總長,實則有此因緣。故針對博士此次「誤傳」(抑或「失言」?),未見伊澤總督對此做任何公開評論。只得見其於當日回臺記者會中,淡淡地說道:「有關臺灣大學一事,我會至誠地聽取各方意見,以做出最後的決定。」(臺灣大學のとこも篤とそれぞれ聽取してから最後の決定を與へたいと思うて居る。)[見《臺灣日日新報》大正14(1925)年10月9日,夕刊刊第2版]

話說回來,「期望能將臺灣大學設在本島文化發祥地臺南」此話,到底是記者誤傳,或是幣原總長口誤,現已是羅生門而無可考證!不過,據稱日本國會圖書館所藏《伊澤多喜男關係文書》之「大學ノ位置ニ關スル件」(關於大學位置之文件),其中即有幣原總長對大學校址之選定理由。經他的分析與考察,結論是臺北郊外第一,臺中第二,而臺南第三。此或可旁證,他還是有將臺南視為未來建校地點之考量![全文完]

[進階閱讀]

「大學ノ位置ニ關スル件」,收入《伊澤多喜男關係文書[縮影資料]》(臺北:漢鑫圖書縮影出版有限公司,2004),第13卷,頁109-111。[日本國會圖書館憲政資料室藏]
幣原坦,《文化の建設——幣原坦六十年回想記》(東京都:吉川弘文館,1953)。
李恒全,〈臺北帝國大學設立計畫案に關する一考察——幣原坦の設立構想を中心——〉,《神戶大學大學院人間發達環境學研究科研究紀要》第1卷第1號(2007年6月),頁45-64。

【校史館/張安明/首次發表於2014.10】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十三溝面磚的迷思

臺大怪客1.短褲走四年

醉月湖的橋